以科研探索无限可能,以奉献增加生命厚度—— 软件学院宣子涛入选2022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提名奖

 

一、脚踏实地,立足理论实践

复旦的开放包容给予了宣子涛学习理论知识、探索实践问题的无限可能。大学期间,他所修读的专业课几乎都都取得了A的成绩,连续5学期的学期绩点超过3.9在大三学年取得了学年绩点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宝钢奖学金。除了理论学习外,宣子涛深知计算机是一门实践应用的学科,所以一直希望通过创新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2020年,在杨珉和杨哲慜老师的指导下,和队友设计实现了一个反电信诈骗的智能侦查取证研判系统,并在国家反诈骗中心厦门分中心落地应用,每月可发现115000余个诈骗网站,仅在厦门一地每月可阻拦潜在受害群众160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警方预防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网络空间治理和打击新型网络诈骗奉献出了绵薄的力量,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他说到。最终,这一项目取得了全国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和“挑战杯”上海市二等奖的成绩。

另外,他也积极参与工业界的项目研发与实习实践微软亚研院组织的华东高校创客马拉松比赛当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加入蚂蚁金服进行暑假实习,负责时下热门的基金和理财业务的开发工作,推动了一个完整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与上线工作。

二、学科交叉,探索无限可能

宣子涛不局限于专业本身,而是将视野转向多元学科,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他对计算机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的科研工作拥有浓厚的兴趣,借助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的通识教育平台,选修了超过10学分的生物医药相关课程;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曾两次取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二等奖的成绩;与生科院、基础医学院的同学组队设计课题,积极参与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卢大儒和丁晓明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取得了金奖的成绩。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要求生物学与计算机、统计学等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他与团队成员沟通讨论后,决定使用合成生物学的方式,将分泌乳糖酶的基因转入某种益生菌中,并使其能够在人类肠道中定殖一段时间,解决在东亚人群中广泛存在的乳糖不耐问题。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对生物学过程进行建模,解决生物学实验低效率、难预测等问题,辅助生物学实验的进行。

这次科研实践锻炼了他快速学习、跨学科沟通等能力,在准备阶段和竞赛初期,快速学习了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在NCBI上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在竞赛的最后,他还设计网站,将团队课题成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宣子涛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也对计算机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期望能进一步探索学科交叉的魅力。

三、饮水思源,服务奉献社会

疫情期间,在校园防疫的各个岗位上都能看到宣子涛的身影,担任过志愿者组长、上门采样志愿者、PDA扫码志愿者、物资餐食发放志愿者多个志愿角色。4学校进入封控管理状态后,主要负责南区送餐的现场指挥工作,与食堂老师以及现场辅导员对接,调控送餐的顺序和数量,告知搬运同学楼号和数量,并处理一些现场突发状况。他的名字时常出现在校团委青年志愿者个人时长榜上,自准封闭管理起累计志愿时长超过150小时。

他认为参与志愿实践活动是一种乐趣,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增加生命的厚度,大学四年期间参与了超过10项志愿实践活动,累计志愿时长超过400小时。“一起云支教,共同迎冬奥”志愿支教活动,向小朋友传递冬奥和民俗知识,一起运动打卡;CCiC8会议的筹办和组织工作,负责8场近100个项目展演的主持;参与了校友云走访实践活动,采访优秀的计算机学院校友并撰写采访稿,使他们的精神在复旦人之间传递下去;作为复旦青年志愿者,参与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香港馆的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实践之中,感悟到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毕业后,将会前往清华大学继续深造,进行计算机与生物医药的交叉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VR辅助诊疗和医用脑机接口,期望能为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作出一些绵薄的贡献!